[导读]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——成语起源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,但四字成语比较多这是不争的事实,为什么四字成语比较多呢?
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,意义上具有整体性,结构上具有凝固性。常用的汉语针言有4000条左右,四字成语约占96%,也有三个字的,如“莫须有”、“落水狗”,有五个字的,如“小巫见大巫”、“天下无难事”,有六个字的,如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、“五十步笑百步”,有七个字的,如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、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,有八个字的,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也有九个字,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。成语言简意丰,使用得当,可以使语言简洁,增强修辞效果。要准确使用成语,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。
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?因为四字容易上口。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就以四字句为多,古代历史《尚书》,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。后来初学读的三、百、千(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),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。《四言杂字》《龙文鞭影》初、二、三集,都是四言。这虽然是训蒙书,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、所乐诵。另外,四个字凑成了双数音节,读起来朗朗上口,很有节奏感,所以如此。
汉语往往一个字就有一个意思,四个字组合就起来能够表达出一个句子的意思,可以说是言简义丰,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、构成四字成语,许多成语都从个别的具体事实引申出概括而抽象的意义来。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。换句话说,我们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。譬如,“东窗事发”是指阴谋败露,若只看字面就不能了解其确切含意。